余下的都是文学。——魏尔伦
印刷的书还会在长时间内维持其文化力量,但它统治的时代显然正在结束。新媒体正在日益取代它。这不是世界末日,而只是一个由新媒体统治的新世界的开始。
文学利用了文字的这个奇特力量——当根本不指称现象世界时,仍能具有指称能力。用让·保罗·萨特奇特的术语来说,文学利用了文字的一种"非超验"的特点。萨特此类话的意思是,一部文学作品中的文字并不超越自己,指向它们提到的现象界事物。在以这种虚构方式运用的最简单句中,就凝聚着文学的全部力量。
开篇句子都有强烈的开启性。它们是创世,是新生,是一个崭新的开始。阅读文学作品的主要快乐之一,就在于它们能让我们把自己的实际忧虑放在一边,进入另一个地方。
文学理论促成了文学死亡。文学理论的繁荣标志着文学的死亡。
一个人要进入"文学空间",比如《罪与罚》、《傲慢与偏见》的空间,只能通过阅读该作品。不论读了多少俄国史、英国史、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、奥斯丁的传记,或文学理论(虽然这些知识很有价值),都不会让你对这些作品最本质的也即最独特的东西有所准备。
文学中的每句话,都是一个施行语言链条上的一部分,逐步打开在第一句话后的想象域。词语能让读者达到那个想象域。这些词语以不断重复,不断延伸的话语姿势,瞬间发明了也发现了那个世界。
阅读文学作品所产生的情感之一,就是没有平息的好奇心。但文学却保守着自己的秘密。
因此文学可以定义为一种奇特的词语运用,来指向一些人、物或者事件,而关于它们,永远无法知道是否有一个隐性存在。这种隐性是一种无言的现实,只有作者知道它。它们等待着被变成语言。
弗洛伊德说:艺术就是在想象中实现男人所想要的一切,即荣誉、财富以及女人的爱情,而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却被剥夺了这些。
对每个艺术家来说,都存在着一个与众不同的虚拟现实(普鲁斯特)。我认为,每个作品,即便出自同一个作者,也打开了一个不同的世界(希利斯·米勒)
一部文学作品的词语,没有创造它们描述的世界,而只是为读者发现了它,或者揭示了它。
希利斯·米勒先生与今年2月份去世,米勒在耶鲁大学研究解构主义批评,与哈罗德·布鲁姆、保罗·德曼、杰弗里·哈特曼并称为耶鲁学派的四大批评家。
tags:陀思妥耶夫斯基 特罗洛普 亨利·詹姆斯 本雅明纯语言 普鲁斯特 白朗修 德里达 天真的阅读